目录第7章:杂谈

这一节要把上一节的“最小意识闭环”(能感、能留、能选、利己)一路放大,走到自然界里最简单的神经元最原始的神经网络


一、从“会感会选的膜”到“可兴奋的膜面”

EFT 图解:兴奋波=沿膜的“张度皱褶接力”。张度越利索(回弹快、通道配方顺手),波就跑得越快、越稳。


二、从“整片膜的合唱”到“细胞—细胞的接力”

问题:个体做得再好,一旦变成多细胞,跨细胞如何传?

两种自然通路

自然例子

EFT 图解:这些“接点”就是减临界小岛——在那儿,门槛更低,消息更容易过。


三、第一条“神经”:细胞的极化与定向接点

当一类细胞把“接消息的一侧”与“发消息的一侧”固定分工——受入的枝(树突)和送出的缆(轴突)——就从面上传令变成了线上传令

关键形变

自然例子

EFT 图解:轴突像一条高张度细路,突触是可控的局部减临界,把“能留”变成“可学习的门槛”。


四、从“弥散网”到“简单电路”

网的好处:多条线交汇,出现回路,能做“放大、抑制、计时、选择路由”。

首批电路

EFT 图解:重复共振=在接点抽丝加固,门槛降低;长期不用=还丝,门槛升高。记忆变成了可见的门槛地貌


五、为什么神经要“长线”“加壳”“分层”

当个体变大、行为更复杂:

EFT 图解:这都是在改张度地形通道几何:把“路”修直、把“坡”做顺,把“站点”的门槛弄得该低就低、该高就高。


六、现实“桥段”:自然界的可见台阶


七、一句话对齐 EFT 与传统说法

两边对现象的描述一致,只是我们把“材质与地形”画出来:哪条路更顺、哪个接点更松、重复如何把门槛改小。


八、小结:从闭环到神经网的五个台阶

从此,意识不再只是“有感—有选”的最小闭环,而是一个能汇聚多源、记住过去、预测下一拍的网络。起点很朴素:一张会被改写的膜;成品也很朴素:一张被长期雕刻过的门槛地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