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节要把上一节的“最小意识闭环”(能感、能留、能选、利己)一路放大,走到自然界里最简单的神经元与最原始的神经网络。
一、从“会感会选的膜”到“可兴奋的膜面”
- 起点:单细胞已能把外界差异(光、化学、机械)写进膜的张度与门控,带着短记忆做选择。
- 升级:当膜上出现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组合,局部小触发就会沿膜一串接一串地开关,形成一束可传播的门控波(等价于一团在膜上跑的张度—通量波)。
- 意义:这就是“兴奋性”。它把“很近处的感受”扩大成“能跑远一点的消息”。许多单细胞和无神经的多细胞(如海绵)都能在表皮一整片上跑出这种“膜上传令”。
EFT 图解:兴奋波=沿膜的“张度皱褶接力”。张度越利索(回弹快、通道配方顺手),波就跑得越快、越稳。
二、从“整片膜的合唱”到“细胞—细胞的接力”
问题:个体做得再好,一旦变成多细胞,跨细胞如何传?
两种自然通路:
- 直接通道:细胞之间开缝隙连接(像把两口小池子的水沟通),电化学波可以直接穿过去,形成一张**“导电表皮”**。
- 化学接力:上游细胞定点释放分子,下游的受体把它转回门控改变。这是原型化学突触:不是随便泼药水,而是把“消息”精准投递到低门槛小区。
自然例子:
- 海绵没有神经元,但能在全身跑钙波/电波并引发协调收缩;
- 变形虫/粘菌等也能用化学波在群体内同步迁移与决策。
EFT 图解:这些“接点”就是减临界小岛——在那儿,门槛更低,消息更容易过。
三、第一条“神经”:细胞的极化与定向接点
当一类细胞把“接消息的一侧”与“发消息的一侧”固定分工——受入的枝(树突)和送出的缆(轴突)——就从面上传令变成了线上传令。
关键形变:
- 几何极化:通道、骨架与囊泡分工明确,形成“接—算—发”的内在方向性;
- 轴突样通道带:把兴奋波装进一条专用通道(沿线的张度组织得更“紧”),可靠性与距离陡增;
- 专用接点:末端形成化学突触或电突触,成为可反复复用的“低门槛跳板”。
自然例子:
- 栉水母、刺胞动物(如水母、海葵)、水螅等早期分支都出现了散在的神经细胞与弥散神经网,能完成捕食、逃逸、收缩等整体行为;
- 有研究指出,某些类群可能独立演化出神经元,这恰恰说明“极化+接点”是一条物理上容易被走通的路线。
EFT 图解:轴突像一条高张度细路,突触是可控的局部减临界,把“能留”变成“可学习的门槛”。
四、从“弥散网”到“简单电路”
网的好处:多条线交汇,出现环与回路,能做“放大、抑制、计时、选择路由”。
首批电路:
- 起搏环:水母的边缘有节律中心,按拍放电,整团肌细胞跟拍收缩,形成游动;
- 反射弧:水螅遇触发,输入节点→短中继→执行节点,一跳到位。
- 学习的雏形:输入与输出若经常同拍,突触的门槛就会被下调(通道密度上调、受体更容易开),下一次更容易过——这就是**“留→选”的结构化**,也就是最早的可塑。
EFT 图解:重复共振=在接点抽丝加固,门槛降低;长期不用=还丝,门槛升高。记忆变成了可见的门槛地貌。
五、为什么神经要“长线”“加壳”“分层”
当个体变大、行为更复杂:
- 长线(长轴突):把远处的“能感”拉到近处“能选”,减少中途的随机损耗;
- 加壳(髓鞘):相当于给轴突外面提高局部张度的一圈外衣,让沿线接力更快、更不漏;
- 分层(中枢/外周):把大量接点集中成节点(节、神经节、原始脑),在节点里做合票、分票,节约线路。
EFT 图解:这都是在改张度地形与通道几何:把“路”修直、把“坡”做顺,把“站点”的门槛弄得该低就低、该高就高。
六、现实“桥段”:自然界的可见台阶
- 海绵:无神经元,但有跨组织的兴奋波与协调收缩,说明“面传+接力”能完成全身级行为。
- 扁盘动物(Trichoplax):无典型神经元,但有分泌肽的专门细胞组织群体行为,像“化学突触”的前身。
- 刺胞动物(水螅、水母):出现弥散神经网与节律中心,已具备最简电路与习惯化等可塑性迹象。
- 栉水母:拥有神经网与独特的传递分子组合,显示“极化+接点”的可独立成路。
- 黏菌/衣藻等无神经系统的协同行为,证明“最小闭环”在细胞—群体层面也能跑通,只是神经网的专用化把效率推高了几个数量级。
七、一句话对齐 EFT 与传统说法
- 传统语言里,神经元靠动作电位与突触相连;
- EFT 语言里,这是沿膜的张度—通量波团在一条高张度线上跑到一个低门槛接点,在那里把“能留”做成“可塑的能选”。
两边对现象的描述一致,只是我们把“材质与地形”画出来:哪条路更顺、哪个接点更松、重复如何把门槛改小。
八、小结:从闭环到神经网的五个台阶
- 兴奋性膜把“极近的能感”放大为“能跑的消息”;
- 细胞—细胞接力把“独唱”变“合唱”;
- 极化与定点接触把“面上传令”压成“线的高速道”;
- 弥散网→原始电路让“能留—能选”变成可塑的门槛地貌;
- 长线、加壳、分层把“速度、稳定、规模”一起推上来。
从此,意识不再只是“有感—有选”的最小闭环,而是一个能汇聚多源、记住过去、预测下一拍的网络。起点很朴素:一张会被改写的膜;成品也很朴素:一张被长期雕刻过的门槛地图。